1.如何划分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2.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为

3.空气指数的标准是多少

4.空气质量怎么样才算好?怎么样才算差?

空气质量指数划分_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实时

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从一级优,二级良,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建议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此时,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练,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建议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如何划分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我国目前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空气污染指数≤50,环境空气质量为优级;

二级:空气污染指数≤100,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好;

:空气污染指数≤200,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四级:空气污染指数≤300,环境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五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为重度污染。

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为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主要通过空气污染指数划分,具体如下:

1、空气污染指数0至5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2、空气污染指数51至100: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要求;

3、空气污染指数101至200:为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符合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4、空气污染指数201至300:为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接触本级空气一定时间后,会使人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5、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为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症状并出现某些疾病。

空气指数的标准是多少

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为:API值。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即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是指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如果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时,说明空气质量为良好。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我国目前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

1、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2、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3、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4、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

5、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空气的物理特性: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3kg/m3。

压力:气压是位于一个地点上方空气受地球引力导致的静态的重力造成的压力。气压除根据测量高度变化外还受温度和空气动力的影响。在海平面一平方米上的空气压力约为10336千克。

温度:气温是指地面附近空气在不受太阳辐射加热或者地面热源加热的情况下的温度。不同应用对于气温的定义不一样。在气象学中气温被定义为地面以上两米高处的温度。

湿度:湿度是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成分。

其它:在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声速为331.5m/s。干燥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34g/mol。在标准状态下空气对可见光的折射率约为1.00029。它随气压、气温和空气成分变化。尤其湿度对于折射率的影响比较大,相应地光速在空气中也随之改变。

空气质量怎么样才算好?怎么样才算差?

空气指数的标准是0~50、51~100、10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别对应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定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又把III级和IV级分为III(1)级、III(2)级和IV(1)级、IV(2)级。I级,空气质量评估为优,对人体健康无影响。II级,空气质量评估为良,对人体健康无显著影响。

III级,为轻度污染,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IV级,中度污染,健康人群普遍出现刺激症状。V级,严重污染,健康人群出现严重刺激症状。

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个人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20公斤左右,比一天摄入的食物和水分多10倍多。人不吃饭可以活20天,不喝水可以活7天,不睡觉可以活5天,不呼吸只可以活10分钟。很显然,空气比食物和水更重要。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1、空气污染指数在0—50之间,级别为一级,对应空气质量的类别为优,表示颜色为绿色。这时的空气基本无空气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2、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的话,级别为二级,对应空气质量类别为良,表示颜色为**。这是可以接受的级别,除了少数对某些污染物特别容易过敏的人群外,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以正常进行室外活动。3、空气污染指数在101—150的话,级别为, 对应空气质量类别为轻度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比如老人或者小孩、有呼吸道疾病或者心脏病的患者就要多注意了,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大的户外活动,但对健康人群是没有明显影响的。4、空气污染指数在151—200之间,级别为四级,对应空气质量类别为中度污染,此时几乎会对每个人的健康都会有危害,而其中以敏感性人群(呼吸道疾病、皮肤敏感)最为显著。5、空气污染指数高达201—300,级别为五级,对应空气质量类别为重度污染,会对每个人的健康都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应适当减少此刻的室外活动,特别是老人、小孩、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患者应该尽量留在室内。6、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的,对应空气质量类别为严重污染,所有人的健康都是会受到严重危害的,除了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外,都应该不要留在室外。现在标准重要更新之一为新增污染项目指标: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即通常所称的PM2.5,其中关于发布内容的规定摘录一部分如下:

第一,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日报和实时报的发布内容包括评价时段 、监测点位置、各污染物的浓度及空气质量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级别,报告时说明监测指标和缺项指标。日报和实时报由地级以上(含地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环境监测站发布。 第二,日报时间周期为24小时,时段为当日零点前24小时。日报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一氧化碳(CO)的24小时平均,以及臭氧(O3)的日最大1小时平均、臭氧(O3)的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共计7个指标。 第三、实时报时间周期为1小时,每一整点时刻后即可发布各监测点位的实时报,滞后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实时报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1小时平均,以及臭氧(O3)的日8小时滑动平均和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24小时滑动平均,共计9个指标。 第四,日报和实时报数据由空气质量指数日报软件系统进行初步审核,实时报及日报数据仅为当天参考值,应在次月上旬将上月数据根据完整的审核程序进行修订和确认。空气中湿度不列入空气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