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询天气软件排名第一的是?

2.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3.获得天气资料的方法

4.那个天气预报软件比较准?

5.如何在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

中央气象局天气预报乙204年3月14回广西天气_中央气象局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指通过对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分析和预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一种服务。

天气预报是通过观测和分析气象要素来进行的。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气象观测站会使用各种气象仪器来测量这些气象要素。例如,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湿度可以通过湿度计来测量,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风向和风速可以通过风向风速仪来测量,降水量可以通过雨量计来测量。

这些观测数据会被传输到气象中心,气象中心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生成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如小时、天、周、月等来进行预报。天气预报是现代气象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查询预测气象数据

步骤一:在首页输入地理信息,自动给出经纬度及所在时区

第二步,选择数据源,预测数据选择德国气象局, 预测数据地理上精度约为0.125度每格

第三步,选择时间,可查询7日内预测数据

第四步,选择需要的气象数据下载就可以了

第五步,如果需要更多的气象数据,那就可以在“更多属性”里选择“检索属性”

查询天气软件排名第一的是?

天气预报软件:“中国天气通”是中国气象局的官方APP,所有气象信息都是气象部门权威数据。

1、“中国天气通”的背后是中央气象台强大的业务体系支撑。

能向用户提供国内2348个县级以上城市的气象预警、天气实况、7天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权威信息, 并能实现位置服务、天气分享等功能。

2、“中国天气通”还在国内所有其他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软件中率先推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主动推送功能。

这项功能结合了GPS、基站综合定位技术,能采集每一位安装了“中国天气通”软件用户的位置及城市定制信息。一旦用户所在地或其关注的城市发出气象预警信息,客户端即可通过铃声、震动等方式,将预警第一时间主动显示在安装了“中国天气通”的手机桌面上。

扩展资料:

华风爱科

2015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美国气象服务提供商AccuWeather达成了协议,中国气象局旗下的华风传媒集团和AccuWeather共同出资,成立华风爱科。华风爱科也成为了被中国气象法批准的、可提供天气信息预测的企业。

中国气象局在全国有2400多个人工监测站点,近5万个自动气象观测点,能够预测到地市一级的天气情况。同时,AccuWeather的站点数量也非常丰富,根据采集数据和集成预报方法,还能实现对街道级天气状况的预报,而华风爱科则集成了两者的能力。

此前,AccuWeather便在国外推出了的MinuteCast(分钟级降雨预报),这项预报功能可以逐分钟刷新用户所在街道的气象信息。此外,MinuteCast不仅可以提供当前的降水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未来2小时的降水趋势。据悉,之后这项技术之后也会被引入中国。

中国气象局-关于天气预报APP

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通——打造3G时代公众气象服务品牌

新闻联播的天气预报

中国天气通,是中国气象局的官方APP。?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扩展资料:

查询天气软件功能

1、提供全国超过2566个县级以上地区气象服务信息。

2、根据用户定位信息,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第一时间发布天气实况、7天天气预报及天气趋势等权威气象服务信息。

4、洗车、穿衣、晨练等20余种气象生活指数服务,72小时的贴心生活助手。

5、提供城市定制、日夜模式、位置定位、天气信息分享等实用功能。

获得天气资料的方法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1993年3月1日、1994年1月1日、1995年7月1日、1999年7月5日更换片头。

2001年11月5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年底,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绿色主题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那个天气预报软件比较准?

获得天气资料的方法:气象局官网、天气预报APP、智能音箱、社交媒体等。

1、气象局官网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局都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天气预报和实时天气信息。通过访问官网,我们可以获取到当地的天气预报、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详细数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局官网可能会有不同的网址,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

2、天气预报APP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人习惯使用天气预报APP来获取天气信息。这些 APP 通常会提供实时天气数据、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气温曲线图、紫外线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知名的天气预报APP,如AccuWeather、Weather Underground、小冰天气等。

3、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也可以帮助我们查询天气情况。只需通过语音指令,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明天会下雨吗”等,智能音箱就会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天气数据源,为我们提供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智能音箱品牌,如Amazon Echo Google Home、小爱同学等。

4、社交媒体

许多气象机构和气象爱好者会将天气信息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Twitter 等。关注这些账号,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发布的天气资料来获取最新的天气情况。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天气预报账号,比如微博上的“微天气”、“中国天气网”等。

天气预报的内容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

生活中,天气预报软件是不可缺少的,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也是生活中必备的手机软件,但有的天气软件也是不准确的,我常用的一款天气app软件天气通就挺好用的。

实况天气和分钟级降水

24小时预报和空气质量以及15日的天气预报信息,可以自由安排出行。还有40日超长预报查询,掌握更多的天气信息,例如有哪几天有降雨,有哪几天是高温天气。为长途出行提前做准备。还可以直接定位用户位置信息,最近几分钟的降雨情况及距离范围。可以准确地掌握实时降雨信息。生活指数信息,包括出行、穿衣、钓鱼、过敏、限行等。

天气背景和个性语音

天气背景包括由明星壁纸和**电视剧及人气动漫可以选择,背景是根据定位城市的实际天气情况而更新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壁纸。同时还有语音播报。例如最近我比较喜欢的阿狸的语音播报,声音超级治愈。同时还可以有喜欢的爱豆为你播报每日天气呦。

天气预报要准确地,出行才能更加舒心呦。

中国气象网上查实时气压方法:

1、打开中央气象台的官网;

2、把鼠标移到首页两个字上会有提示的导航,选择最后一项“城市天气预报”;

3、在页面的右侧会出现最近天气实况,里面有实时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气体压强?

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公式为P=ρ(密度)g(重力)h(高度)